芬兰Honkamajat工程师 镜泊小镇建木屋
发布时间:2015-01-03 14:51:09 作者:admin 阅读:
次
8月18日,在镜泊小镇建设现场,来自芬兰Honkamajat总部的爱山和亚力克两位工程师正在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木屋建设。

当日,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北门附近的玄武岩上,镜泊小镇木屋村建设工地一片繁忙,打地基、组装木屋、安装房盖等工序正在紧张进行。一栋即将建起的芬兰式洪卡玛嘉小木屋里,来自荷兰的爱山和亚力克两位工程师一会儿在一楼查看,一会儿检查木屋墙的组合对接,忙得不亦乐乎。
趁着他们休息的间隙,记者进行了采访。爱山说,即将建成的这座近200平方米的木屋是典型的芬兰式,具有防寒、抗热、防水、防风、防震等特点,非常适合旅游居住。在他的家乡芬兰,木屋是主要的住所,早在500多年前,芬兰式小木屋就已经闻名世界了。直到现在,芬兰还可以看到数百年前的木屋,并且还有人居住。爱山还自豪地说,中国东北地区物产丰富,可建真正的芬兰式小木屋,“这里是第一个!”

——小镇建设工地探秘
8月19日,是芬兰洪卡玛嘉木屋工程师爱山和亚力克来到中国的第11天。
在距离镜泊湖北门4公里的地方,一期工程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的镜泊小镇工地上,这两位芬兰人将见证并直接参与芬兰风情木屋的全面建设。
忙碌的不只是芬兰的工程师。与芬兰洪卡玛嘉木屋数米之隔的国产木屋工地上,工人和技术人员同样夜以继日。“从开工到现在,我们工作节奏一直很紧张,主题就一个,保质保量完成建设进度。”在现场勘检木屋施工的镜泊湖旅游名镇建设指挥部产权式酒店项目组组长王永和一边指挥工人布置管线,一边介绍情况。
今年99栋砖混式产权式酒店和32栋木屋将全部完成,另外“十一”黄金周前,5.8公里的小镇中环路也将全面建设,并见雏形,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镜泊小镇秋季会战的工作部署,10月末前还将全面展开500栋砖混式产权式酒店的建设工作。
此时,站在熔岩台地的制高点,放眼小镇各处项目地,到处是彩旗和隆隆的作业声,工人与工程车辆来往其间。
这热烈的施工氛围中,也交织着建设者的期待。“小镇将来成为黑龙江省的旅游名片,我们也能炫耀一下,这里建设时我也出过力。”一位从苇河过来的木屋工程师坦言,在这里建木屋和别处的心情不同。
木屋印象
遍布卡隼的大块木料,需要两个人才能抬起,在技术人员的示范和指挥下,被工人在嵌入熔岩台地的钢筋水泥的地基上一节节垒起。
另一侧,是数辆拉着集装箱的大卡车,箱内装载的是刚经过海关检验的进口原装的木屋要件。“这些木料全部来自芬兰,用来建造今年将要完工的11栋芬兰木屋。7个集装箱的木料,才可以建2栋木屋。”8月19日,在产权式酒店工地的木屋项目所在地,王永和介绍。在他身前是用了三天时间就已经主体组装完毕的小镇第一座芬兰木屋。
来自芬兰洪卡玛嘉公司的两位身材高大的木屋工程师爱山和亚力克,正在和当地技术人员配合工作,两位外国工程师的身上沾满了木屑。翻译介绍,他们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研究木屋的建造,运用木料方面极富灵性。一个有趣的细节是,两位工程师不但大宗木料运用的好,筷子也使得非常地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芬兰木屋的木料颜色较淡,整个房体从外观上看棱角分明,虽然并未完工,但走至近处,随着台地上的山风,松木的芳香扑面而来。
芬兰工程师爱山通过翻译向记者介绍,“芬兰木屋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建筑,它比现代砖石、玻璃及金属结构的建筑物,更具亲和力。这次他们来到小镇现场,就是要把最好的工艺留在中国。”
爱山说,虽然欧美木屋历史悠久,但“芬兰木屋”更是独领风骚,其精良的木质、精湛的建筑工艺,备受各国人士的喜爱并享誉世界。
在小镇,并非芬兰木屋一枝独秀。“现在在木屋项目地,还有来自苇河、绥芬河和漠河的优秀的木屋供应商在同时施工。”王永和介绍。
在施工现场,记者逐一走访开工的木屋,发现产地不同,木屋的内部结构、材质、颜色、外观都各不相同。在苇河木屋的现场,记者发现木屋隔墙竟是空心的,中间放满了木炭。施工人员介绍,“这是一大特色,木炭可以吸潮、净化空气。”
虽然木屋来自不同的产地,但都镶嵌在钢筋水泥的地基上,有的地基明显高于地面,有的几乎与地面持平。“地基针对不同的地势进行设计,标准是保证所有木屋整体在统一的高度上。”王永和说,小镇木屋要做到一屋一景。
诚如此言,记者放眼已经开工的木屋,发现并无雷同的结构和外形,而且房顶用来做防水的材质也不同。“这个就是采用位列美国财富500强的欧文斯科宁公司生产的前沿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王永和指着就近的一座木屋顶介绍。
风格各异的木屋都有冬暖夏凉、抗潮保湿、透气性强的共同属性。技术人员告诉记者,14公分厚的木屋墙体,可以抵1米厚砖墙,用电暖或者温泉地热取暖,也完全可以适应北方的冬天。而且墙体中间有通气空孔,隔凉隔热。记者用手触摸,果然外面的墙面被晒得滚烫,内部墙面却很凉。

破解基础设施的施工难题
在木屋项目的附近,99栋砖混的产权式酒店也在加紧施工,有的已主体完工,有的正在打地基。记者在现场看到,远方混凝土搅拌站人头攒动,近处环保的空心砖也已到位。
看着拔地而起的产权式酒店,外人心中不免有疑问,熔岩台地上施工,需要挖掘通道的基础设施工程怎么进行?
王永和与技术人员在现场一边操作一边解答。“大的排水系统工程我们采用爆破的手段进行。”王永和介绍,现在在建的产权式酒店房间内的基础设施已经做完。在木屋的洗手间,记者看到上下水管都已经安置完毕,循着管线,记者找到了房屋地基下的一条用来埋设管线的深沟,“这就是用来走下水的。”
技术人员介绍,现在他们处理下水的方式是,8到10个产权式酒店连接一个玻璃钢的化粪池,下水在化粪池里经过处理,暂时用吸排车运走。等依附着中环路的排水主干道建成后,化粪池内的下水会直接通过主干道排出。
“水电都没有问题,装修完即可入住。”在技术人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见房间里的电源布线已经完成。
在砖混结构的产权式酒店施工现场,很多地基都已经完成。台地岩石上地基如何挖?“采用抓钩机和震导锤相结合,破解了这一难题。”面对疑问,现场技术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记者看到,虽然台地上施工不比土地上容易,但一块块熔岩最终还是被挖起。
忙碌的建设者
在小镇项目地,忙碌是各处项目地的常态。在地质公园观光保护区施工现场,记者看见运送土方的车辆来往不绝。而在之前的现场指挥部所在地也被用作工人的休息室。
“要质量的同时也要把工期往前赶。”中午,从送饭车上取下盒饭,一位本地工人边吃边聊工地生活,“我们都驻扎在附近,中午都是把饭送到工地。”
与工人一样,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也同样摸爬滚打在第一线。“每天我都要将附近产权式酒店的工地逐一走两遍,一是能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二是能协调各方关系,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王永和两圈走下来就是20多公里。渴了工人们摔开西瓜,就跟着吃一块。
技术人员同样辛苦。中午,芬兰的工程师爱山和亚力克在工地食堂,简单地吃上一口饭,就又奔向了工地。苦中作乐,他们对中国的鸡蛋炒柿子和炖土豆块很感兴趣。“小镇建好后,会来旅游,住一住。”爱山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表达自己的心声。
记者驱车,沿着小镇已铺设路基的中环路,放眼看到的只有忙碌的施工场景和拔地而起的产权式酒店,行至南端,牡丹江和镜泊大峡谷与小镇工地遥相呼应,诚然,呈现于纸张上的小镇规划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跃然于台地上。